[扮得似唔似女人的偽命題]
跨性別人士題材電影接連上影,傳媒花大篇幅報導演員外觀「似唔似女人」「比女人更漂亮」,讀來令我感到費解.有趣是,在「翠絲」一戲裡,外觀最不配合主流「美女」標準的袁富華,其動人演出,令人看後無不從皮下感受到主人公從心底裡覺得自己根本是一個女人的慾望,和外觀似唔似女人無關.
所以,演戲這回事之所以迷人,因為它不是一場「扮嘢大賽」.關於跨性別角色應由男演員,抑或女演員,抑或跨性別人士演員演番,其實最主要是,看成品.
成件事演出來,能否打動觀眾.那是最迷離的一環,不是可以單憑外觀、技巧或劇本解釋得到,那是一個有機混合體,有那麼一剎,我們所為觀眾感受到真摯的情感,穿透銀幕,直達心坎.
小本制作「女人就是女人」最初令我不無擔憂.商業元素應該較少,只怕它太過教化.幸好,劇本總算克制.戲中有兩條主線,兩位女主角,飾演成熟跨女的李慧敏,和飾演少男想變性的黃家恒.劇裡有兩位不同年代的跨女角色,令人對這群眾有較立體認識.
黃家恒那條校園線,特別令人驚喜,看得我如沐春風.如果說,黃家恒本身是跨性別女性,演得好是應份,那是最大的誤會.她已經變成了女性,再演回一個少男,追溯回到那個迷茫的歲月,應該下過一番苦功.
跨性別人士也不一定懂得演戲.黃家恒雖然沒接受過戲劇訓練,但在大銀幕非常Charm,一舉手一投足,一個眼神都恰到好處,讓人完全體會她的青春迷茫.羞澀的笑容,和小情人的校園邂逅也讓人入信.
跨性別議題本身就是爭議性,未成年人在校園(還要是有教會背景的)更加爭議.難得戲裡描寫得宜,沒有迴避這個逼切的命題.監制和導演都說,找學校拍攝極度困難.某某學校校長同意了,然後又到校董又不同意,拍攝計劃經常胎死腹中.
影意志的崔充信和監制黃欣琴說,黃家恒Tomo Kelly(照片左二)相信是香港電影史上第一個跨性別香港演員.難得是她的演技,絕對媲美專業演員.
戲未還有making of制作花絮,不但導演孫明希(照片左一),連拿攝影機的制作團隊也是全女班,也是香港電影工業少見的嘗試.只是這一點,也值得入場支持.